药品资讯
首页 > 药品资讯 > 肿瘤用药
Tecentriq 特善奇/泰圣奇 (Atezolizumab 阿替利珠单抗)
肿瘤用药
2022/09/08
1558

默认标题__2023-02-03+16_00_41.jpeg

    

药品名称:Tecentriq 特善奇/泰圣奇

药品生产厂家:Genentech 基因泰克

适应症:非小细胞肺癌 小细胞癌 肝细胞癌

药品规格:1200mg/mL

药品价格:请联系客服咨询



适应症和用法

小细胞肺癌

本品与卡铂和依托泊苷联合用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


肝细胞癌

本品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既往未接受过全身系统性治疗的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阿替利珠单抗单药用于检测评估为≥1%肿瘤细胞(TC)PD-L1 染色阳性、经手术切除、以铂类为基础化疗之后的 II-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辅助治疗。

* 国际抗癌联盟/美国癌症联合会分期系统第 7 版


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

本品用于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检测方法评估为≥50%肿瘤细胞 PD-L1 染色阳性(TC≥50%)或肿瘤浸润 PD-L1 阳性免疫细胞(IC)覆盖≥10%的肿瘤面积(IC≥10%)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阴性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阴性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线单药治疗。

该适应症是基于 IMpower110 临床研究中 PD-L1 高表达受试者的分析结果给予的附条件批准。该适应症的完全批准将取决于 ML42606 试验证实本品在中国人群的临床获益(见【临床试验】)。

本品联合培美曲塞和铂类化疗用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阴性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阴性的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


剂量和给药

用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辅助治疗时的患者选择

本品用于检测评估为≥1%肿瘤细胞(TC) PD-L1 染色阳性的 II-IIIA 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辅助治疗。检测方法为使用经充分验证的抗 PD-L1 抗体检测试剂(免疫组织化学法),评估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组织切片中 NSCLC 组织样本,并通过光学显微镜检查,通常根据染色强度高于背景色的膜染色肿瘤细胞百分比(%TC)来确定 NSCLC 组织中的 PD-L1 蛋白表达水平。

本品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静脉输注给药。不得以静脉推注或快速静脉输注的方式给药。

不得与其他药物使用同一输液管给药。

本品首次静脉输注时间需至少持续 60 分钟。如果首次输注患者耐受性良好,则随后的输注时间可适当缩短,但至少持续 30 分钟 。

本品与其他药品联合用药时,也应同时参考联用药品的完整处方信息。如在同一天给

药,本品应在其联用药品之前先行给药。


小细胞肺癌

本品与卡铂和依托泊苷联合用药:

在诱导期,第 1 天静脉输注阿替利珠单抗,推荐剂量为 1200 mg,继之以静脉输注卡铂,之后是依托泊苷。第 2 天和第 3 天静脉输注依托泊苷。该方案每 3 周给药一次,共 4 个治疗周期。诱导期之后是无化疗的维持期,在此期间每 3 周静脉输注一次 1200 mg 阿替利珠单抗。

肝细胞癌

本品与贝伐珠单抗联合用药:

首先静脉输注阿替利珠单抗,推荐剂量为 1200 mg,继之以静脉输注贝伐珠单抗 15 mg/kg。该方案每 3 周给药一次。

非小细胞肺癌

阿替利珠单抗单药治疗:

静脉输注阿替利珠单抗,推荐剂量为 1200 mg。该方案每 3 周给药一次。

本品与卡铂或顺铂和培美曲塞联合用药:

在诱导期,第 1 天静脉输注阿替利珠单抗,推荐剂量为 1200 mg,继之以静脉输注培美曲塞 500 mg/m2,之后是卡铂 AUC 6 mg/mL/min 或顺铂 75 mg/m2。该方案每 3 周给药一次,共 4个或 6 个治疗周期。诱导期之后是维持期,在此期间每 3 周静脉输注一次 1200 mg 阿替利珠单抗和培美曲塞 500 mg/m2。

治疗持续时间

患者可接受本品治疗直至临床获益消失或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

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接受本品治疗 1 年,除非疾病复发或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

延迟或遗漏用药

如果在预定日期漏用了本品,应尽快给药。并应调整给药计划,使 2 次给药之间间隔 3 周。

剂量调整

不建议减少本品的剂量。


主要成分

活性成份:阿替利珠单抗(Atezolizumab),一种针对程序性死亡配体 1(PD-L1)的人源化免疫球蛋白 G1(IgG1)单克隆抗体。

辅料:L-组氨酸,冰醋酸,蔗糖,聚山梨酯 20 和注射用水。


注意事项

一般事项

为提高生物制品的可追溯性,应在患者档案中记明(或注明)所使用药品的商品名和批号。


免疫相关性肺炎

已在阿替利珠单抗的临床试验中观察到肺炎病例,包括致死性病例(参见【不良反应】)。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监测患者的肺炎体征和症状。对疑似肺炎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

对于 2 级肺炎,应暂停使用阿替利珠单抗治疗,并开始 1 至 2 mg/kg/日泼尼松或等效剂量的治疗。如果症状改善至≤1 级,则应在≥1 个月时间内逐渐减少皮质类固醇。如果事件在 12 周内改善至≤1 级、皮质类固醇剂量减至泼尼松每日≤10 mg 或等效剂量,则可恢复阿替利珠单抗治疗。对于 3 级或 4 级肺炎,必须永久停用阿替利珠单抗治疗。


免疫相关性肝炎

已在阿替利珠单抗的临床试验中观察到肝炎病例,其中有一些导致死亡(参见【不良反应】)。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监测患者的肝炎体征和症状。在阿替利珠单抗治疗之前对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胆红素进行监测,并在阿替利珠单抗治疗期间进行定期监测。对于基线肝功能检查(LFT)异常的患者,应考虑给予适当的管理。

非肝细胞癌患者中对于 2 级事件,应暂停使用阿替利珠单抗治疗,并开始 1 至 2mg/kg/日泼尼松或等效剂量的治疗。如果事件改善至≤1 级,则应在≥1 个月时间内逐渐减少皮质类固醇。如果事件在 12 周内改善至≤1 级、皮质类固醇剂量减至泼尼松每日≤10 mg或等效剂量,则可恢复阿替利珠单抗治疗。对于 3 级或 4 级事件,必须永久停用阿替利珠

单抗治疗。

肝细胞癌患者中,如果基线时 ALT 或 AST 在正常范围内,之后升高至>3 × ~≤10 ×ULN ,或者基线时 ALT 或 AST>1~≤3 × ULN,之后升高至>5 × ~≤10 × ULN,以及基线时ALT 或 AST>3 × ~ ≤5 × ULN,之后升高至>8 × ~≤10 × ULN,应暂停使用阿替利珠单抗治疗,并开始 1 至 2 mg/kg/日泼尼松或等效剂量的治疗。如果事件在 12 周内改善至≤1 级、皮质类固醇剂量减至泼尼松每日≤10 mg 或等效剂量,则可恢复阿替利珠单抗治疗。如果ALT 或 AST 升高至>10 × ULN 或总胆红素升高至>3 × ULN,必须永久停用阿替利珠单抗治疗。


免疫相关性结肠炎

已在阿替利珠单抗的临床试验中观察到腹泻或结肠炎病例(参见【不良反应】)。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监测患者的结肠炎体征和症状。

对于 2 级或 3 级腹泻,应暂停使用阿替利珠单抗治疗。对于 2 级腹泻或结肠炎,如果症状持续超过 5 天或复发,则应开始 1 至 2 mg/kg/天的泼尼松或等效剂量的治疗。对于 3级腹泻或结肠炎,应开始静脉注射皮质类固醇(1 至 2 mg/kg/日甲基强的松龙或等效剂量)进行治疗。症状改善后,应开始使用 1 至 2 mg/kg/天的泼尼松或等效剂量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改善至≤1 级,则应在≥1 个月时间内逐渐减少皮质类固醇。如果事件在 12 周内改善至≤1 级、皮质类固醇剂量减至泼尼松每日≤10 mg 或等效剂量,则可恢复阿替利珠单抗治疗。对于 4 级腹泻或结肠炎,必须永久停用阿替利珠单抗治疗。


免疫相关性内分泌疾病

已在阿替利珠单抗的临床试验中观察到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肾上腺功能不全、垂体炎和 1 型糖尿病,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参见【不良反应】)。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监测患者的内分泌疾病临床体征和症状。在阿替利珠单抗治疗之前以及治疗期间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对于基线甲状腺功能检查异常的患者,应考虑给予适当的管理。无症状的甲状腺功能检查异常患者可接受阿替利珠单抗治疗。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无症状患者可以接受阿替利珠单抗治疗。对于症状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应暂停使用阿替利珠单抗,并根据需要开始甲状腺激素替代性治疗。对于有症状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应暂停使用阿替利珠单抗,并根据需要使用抗甲状腺药物。当症状得到控制并且甲状腺功能改善时,可以恢复使用阿替利珠单抗治疗。

对于症状性肾上腺功能不全,应暂停使用阿替利珠单抗,并开始静脉注射皮质类固醇(1 至 2 mg/kg/日的甲基强的松龙或等效剂量)进行治疗。一旦症状改善,可改为 1 至 2mg/kg/日泼尼松或等效剂量口服治疗。如果症状改善至≤1 级,则应在≥1 个月时间内逐渐减少皮质类固醇。如果事件在 12 周内改善至≤1级、皮质类固醇减至泼尼松每日≤10 mg 或等效剂量,并且患者在接受替代治疗(如果需要)后状况稳定,则可恢复治疗。

对于 2 级或 3 级垂体炎,应暂停使用阿替利珠单抗,并应开始静脉注射皮质类固醇(1 至 2 mg/kg/天甲基强的松龙或等效剂量)进行治疗,并根据需要使用激素替代性治疗。一旦症状改善,可改为 1 至 2 mg/kg/日泼尼松或等效剂量口服治疗。如果症状改善至≤1级,则应在≥1 个月时间内逐渐减少皮质类固醇。如果事件在 12 周内改善至≤1 级、皮质类固醇剂量减至泼尼松每日≤10 mg 或等效剂量,并且患者接受替代治疗(如果需要)情况稳定,则可恢复治疗。对于 4 级垂体炎,应永久停用阿替利珠单抗治疗。1 型糖尿病应使用胰岛素治疗。对于 3 级或以上高血糖症(空腹血糖> 250mg/dL 或13.9 mmol/L),应暂停使用阿替利珠单抗。如果通过胰岛素替代治疗使病情得到控制,可以恢复阿替利珠单抗治疗。


免疫相关性脑膜脑炎

已在阿替利珠单抗的临床试验中观察到脑膜脑炎(参见【不良反应】)。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监测患者的脑膜炎或脑炎临床体征和症状。对于任何级别的脑膜炎或脑炎,必须永久停用阿替利珠单抗治疗。应开始静脉注射皮质类固醇治疗(1 至 2 mg/kg/日甲基强的松龙或等效剂量)。一旦症状改善,可改为 1 至2 mg/kg/日泼尼松或等效剂量口服治疗。


免疫相关性神经病变

已在接受阿替利珠单抗治疗的患者中观察到可能危及生命的肌无力综合征/重症肌无力或格林-巴利综合征(参见【不良反应】)。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监测患者的运动和感觉神经病症状。

对于任何级别的肌无力综合征/重症肌无力或格林-巴利综合征,都必须永久停用阿替利珠单抗治疗。应考虑开始全身性皮质类固醇激素(剂量为 1 至 2 mg/kg/日泼尼松或等效剂量)。


免疫相关性胰腺炎

已在阿替利珠单抗的临床试验中观察到胰腺炎,包括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升高(参见【不良反应】)。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密切监测提示急性胰腺炎的体征和症状。当出现 3 级或以上血清淀粉酶或脂肪酶水平升高、或 2 级或 3 级胰腺炎,应暂停使用阿替利珠单抗治疗,并且应使用静脉注射皮质类固醇(1 至 2 mg/kg/日甲基强的松龙或等效剂量)治疗。一旦症状改善,可改为 1 至 2 mg/kg/日泼尼松或等效剂量口服治疗。当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在 12 周内改善至≤1 级、胰腺炎症状已痊愈、皮质类固醇剂量减至泼尼松每日≤10 mg 或等效剂量时,则可恢复阿替利珠单抗治疗。对于 4 级或任何级别的复发性胰腺炎,应永久停用阿替利珠单抗治疗。


免疫相关性心肌炎

已在阿替利珠单抗的临床试验中观察到心肌炎,包括致死性事件(参见【不良反应】)。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监测患者的心肌炎体征和症状。心肌炎也可能是肌炎的临床表现,应进行相应管理。如果发生 2 级及以上心肌炎,则必须永久停用阿替利珠单抗治疗,并应开始静脉注射皮质类固醇治疗(1 至 2 mg/kg/日甲基强的松龙或等效剂量)。一旦症状改善,可改为 1至 2 mg/kg/日泼尼松或等效剂量口服治疗。


免疫相关性肌炎

已在阿替利珠单抗的临床试验中观察到肌炎,包括致死性事件(参见【不良反应】)。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监测患者的肌炎体征和症状。对于可能出现肌炎的患者,应监测其心肌炎体征。

对于 2 级或 3 级肌炎,应停止使用阿替利珠单抗治疗,并应开始皮质类固醇治疗(1至 2 mg/kg/天泼尼松或等效剂量)。如果症状改善至≤1 级,则根据临床指征逐渐降低皮质类固醇剂量。如果事件在 12 周内改善至≤1 级、皮质类固醇剂量减至泼尼松每日≤10mg(口服)或等效剂量,则可恢复阿替利珠单抗治疗。对于 4级或 3 级复发性肌炎,或在发作后 12 周内无法将皮质类固醇剂量降至≤10 mg 泼尼松/日等效剂量,则应永久停用阿替利珠单抗治疗。


免疫相关性肾炎

已在阿替利珠单抗的临床试验中已观察到肾炎(见【不良反应】)。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监测患者的肾功能变化。

对于 2 级肾炎,应暂停使用阿替利珠单抗治疗,并应开始使用 1 至 2 mg/kg/日泼尼松或等效剂量的全身皮质类固醇治疗。如果事件在 12 周内改善至≤1 级、皮质类固醇剂量减至泼尼松每日≤10 mg 或等效剂量,则可恢复阿替利珠单抗治疗。对于 3 级或 4 级肾炎,必须永久停用阿替利珠单抗治疗。


输液相关反应

已在阿替利珠单抗治疗中观察到输液相关反应。出现 1 级或 2 级输液相关反应的患者应降低输液速度或中断治疗。出现 3 级或 4 级输液相关反应的患者应永久停用阿替利珠单抗。在密切监测的情况下,出现 1 级或 2 级输液相关反应的患者可以继续接受阿替利珠单抗治疗;可考虑用解热药和抗组胺药预防。


免疫相关性重度皮肤不良反应

接受阿替利珠单抗治疗的患者报告了免疫相关性重度皮肤不良反应(SCAR),包括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SJS)、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和药物反应伴嗜酸粒细胞增多和全身性症状(DRESS)的病例。应监测患者的疑似重度皮肤反应,并排除其他病因。基于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处理,对于 3 级皮肤反应的患者,应暂停阿替利珠单抗给药直至恢复至≤1 级,并应给予皮质类固醇。对于 4 级皮肤反应的患者,应永久终止治疗并给予皮质类固醇。

对于疑似 SCAR,患者应转诊至专科医生处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对于疑似 SJS、TEN 或 DRESS 的患者,应暂停阿替利珠单抗治疗。对于确诊 SJS、TEN 或 DRESS 的患者,应永久终止阿替利珠单抗治疗。在既往接受其他免疫刺激抗癌药物治疗后出现重度或危及生命的皮肤不良反应的患者中,应慎用阿替利珠单抗。


其他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

在临床试验或同类其他产品中报告过以下有临床意义的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面部和外展神经麻痹、Vogt-Koyanagi-Harada 综合征、葡萄膜炎、虹膜炎和血管炎。

对于疑似 2 级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排除其他原因并根据临床指征给予皮质类固醇治疗。对于重度(3 级或 4 级)不良反应,给予皮质类固醇,泼尼松 1 至 2 mg/kg/天或等效剂量,然后逐渐减量。根据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中断或永久停药(见【用法用量】)。

如果葡萄膜炎与其他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同时发生,则需评估 Vogt-KoyanagiHarada 综合征,已在该类别的其他产品中观察到该综合征,可能需要全身性类固醇治疗,以降低永久性视力丧失的风险。



相关信息链接:https://www.tecentriq-hcp.com/

平台声明

内容来自中国SFDA,美国FDA,药品审评中心、国家基本医保目录等权威部门,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涉及医学知识、观点、建议都不应被视为医生建议或处方诊断,所有信息仅供参考,康和医药不对其承担任何责任,如有错误,版权问题请来电来函告知。

不同国家上市的药物规格可能不同
客服微信
扫一扫,了解最新药品信息资讯
8800+人的选择
药物标签
  • 京东店铺
    扫码去购买药品
  • 微信小程序
    关注微信小程序
  • 关注我们
    关注微信公众号
全国统一咨询热线
13128672942
在线咨询